
愛是美德的種子——但丁
播種一次行動,你會收獲一次希望,播種一次希望,你會收獲一次感動,播種一次感動,你會收獲一次幸福。有愛才有希望,在濱州市人民醫(yī)院就有這么一些人,他們在為愛接力。
2012年8月10號,我們跟隨我院康復醫(yī)學科張鑫,在團委書記趙新英和濱城區(qū)團區(qū)委希望辦李靜靜、梁才鄉(xiāng)教委刑長濱的帶領下來到張鑫在我市“手拉手,心連心”困難家庭青少年關愛行動中結(jié)對幫扶的趙元武、王萌威、張如蕾三個貧困孩子家中。
托爾斯泰說“世界上的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,他們中,有的父母重病重殘,有的是單親家庭,有的是孤兒。張鑫救助的這三個孩子同為喪失父親的苦命人,他們尊敬師長、勤奮好學、成績優(yōu)異,但卻在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生活壓力,他們本應是天真爛漫的兒童,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,而卻有的幾乎沒吃過一頓好飯,沒穿過一件新衣服,沒背過一個新書包,他們臉上過早的刻上了歲月打磨的痕跡。
現(xiàn)就讀于濱城區(qū)梁才辦事處第一小學11歲的趙元武,家徒四壁,獎狀似乎是家里唯一的裝飾品。滿墻的獎狀承載的是孩子的刻苦努力,一貧如洗的家境記錄的是孩子的持之以恒。當張鑫把六百元愛心救助金交給趙元武爺爺時,看得到年近七旬的老人滿眼的淚花。孩子有些靦腆,看著遠道而來的伯伯有些害羞,接過團委阿姨給的書包、畫筆難掩的笑容流露在他還稚嫩的臉上。一家人送出我們很遠,或許此時也只有遠送才能表達他們內(nèi)心那濃濃的謝意吧。只有7歲的“智慧之星”王萌威,如他的名字般威武,他說他喜歡跑步和跆拳道。沒有了父親的關愛,還有媽媽和姐姐,還有遠道而來的張伯伯,希望他的內(nèi)心會像他名字一樣永遠堅強。此次幫扶的三名孩子唯一的女生張如蕾,父親因癌癥病逝,因為給父親治病,家里債臺高筑,微薄的農(nóng)業(yè)收入,根本無法應付正常開支,奶奶還要照顧患病的姑姑,生活特別困難。那天孩子笑得很甜,她為久違是畫筆高興還是為好心人的到來開懷?希望甜美的笑容永遠掛在她的臉上。
臨行,張鑫把600元助學金和結(jié)對卡送到孩子手中,叮囑他們只要有困難就給自己打電話。失愛的童年,張鑫撐起了他們的另一份依靠。后來我們得知他們只是他救助的若干孩子中的幾位。當問及張鑫救助他們的原因時,他只說了一句話“這些孩子太小了,他們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希望,失學太可惜,只希望他們能學到知識,完成學業(yè)”。施以愛心,不圖回報,希望孩子伴著他們收獲的這份愛心健康快樂的成長。
據(jù)悉,近期我市希望工程辦公室、團市委及市直機關工委聯(lián)合開展的“手拉手,心連心”困難家庭青少年關愛行動,我院積極響應號召,團委與辦公室聯(lián)合向廣大職工下發(fā)了“手拉手,心連心關愛困難家庭青少年行動倡議書”,同時醫(yī)院團委還向濱州市青聯(lián)醫(yī)藥衛(wèi)生界別的廣大委員大力宣傳了此次關愛活動,倡導大家積極參與,奉獻愛心。在此次救助活動中,醫(yī)院團委及西區(qū)康復??漆t(yī)院的同志們都分別選擇了貧困孩子進行救助,市青聯(lián)醫(yī)藥衛(wèi)生界別的委員們也紛紛踴躍捐款,先后共募集資金5900元,救助貧困孩子11個。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奉獻了一片愛心。
秉承“大醫(yī)精誠,厚德至善”的院訓,踐行仁愛之風,行善事,為善舉,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救助的行列,繼續(xù)攜愛前行。